招魂社 - 建功神社
- 林千桐
- 2024年1月3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2月1日

神社簡歷
正式神社名:建功神社
非正式名稱:建功神社
鎮座:1928年7月14日
分類:『總本社』.『招魂社』.『靖國系』.『無格社』
祭神: 1895年以後在臺灣為國犧牲的殉難者.戰歿者
例祭:4月30日
神社所在
建功神社設立於臺北州臺北市南門町,為鎮守臺灣公職人員的總守護神社。為了統合臺灣各地招魂祭,籌劃興建代表臺灣的『招魂社』,由臺灣神社宮司山口透自1913年向臺灣總督府提出構想,不料卻胎死腹中。直到1925年「始政三十年紀念展覽會」中,才再度被人提起。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採納意見,宣布招魂社作為「始政三十周年的紀念事業」,招魂社決定座落於殖產局附屬林業試驗場旁,定位為『臺灣的靖國神社』是由軍方管轄的神社,供奉臺灣因公殉職者。

建功神社 神社紋章
神社設立
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親赴東京,懇請日本首相加藤高明,由國庫編列9萬日圓。最終總工程費 共計12萬8千日圓,神苑面積約為1.3公頃,1926年4月30日神社舉行地鎭祭動工,1928年1月 12日臺灣總督府宣布社號為『建功神社』,同年3月舉行上棟式, 7月14日上午8點執行建功神社鎭座祭。
神社歷史
1928年建功神社落成後,各地招魂祭旋即廢止,改以遙拜殉難者儀式取代,統一由建功神社 辦理招魂祭。1934年建功神社受「神社升格運動」的影響,升格為官幣社,雖然沒有正式列 格,但實質上已經是國營化的官幣社了。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,建功神社 因而廢社。
考察難度:★☆☆☆☆
難度建議:1星:觀光休閒。2星:郊區探索。3星:需要拓荒與耐力。4星:需特殊申請。5星:嚴禁前往。
Komentá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