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魂社 - 臺灣護國神社
- 林千桐
- 2024年1月3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2月1日

神社簡歷
正式神社名:臺灣護國神社
非正式名稱:護國神社
鎮座:1942年5月23日
分類:『招魂社』.『靖國系』.『無格社』
祭神: 臺灣軍隊的戰歿者
例祭:5月23日
神社所在
臺灣護國神社設立於臺北州臺北市,為鎮守臺灣軍職者的總守護神社。

臺灣護國神社 神社紋章
神社設立
1938年由於建功神社與靖國神社的祭祀標準不同,放寬將一般殉職公務員,與戰爭身亡的英靈合祀,引發了民眾的不滿,出現了另建靖國神社的聲浪,並獲得到軍方的支持。軍方表示,如果慰靈祭辦在建功神社,將對外出征的「戰死者」與殖民地治安維持的公民「殉職、殉難者」共同祭祀並不公平,畢竟效忠的程度不同,應當另建神社,供奉戰死的英靈!
隨著日中戰爭的長期化的態勢下,計畫興建臺灣護國神社,安奉靖國神社與建功神社,臺灣有關的出征戰死、殉職者共9226柱神祇,編列公款20萬日圓,加上贊助會善款26萬日圓,總工程費共計46萬日圓,神苑面積共計12.7公頃。 1940年2月動工,隔年1月舉行地鎭祭,在歷經兩年施工於1942年完工,1942年5月23日舉行臺灣護國神社鎭座祭。供奉9226柱與臺灣有關的出征戰死、殉職者,其祭祀標準相較建功神社確實更為嚴苛了。
神社歷史
鎭座祭當晚上臺灣總督長谷川淸、臺灣軍司令官安藤利吉、馬公警備府指令官山本弘殼、軍官民眾500多人,與名譽之子1000多人蒞臨現場。晚間8點在神社左側的暫殿內的齋庭,舉行降神儀式,在小喇叭吹奏的國之鎭護曲下,御羽車行列由暫殿走出進入本殿,家家戶戶配合關閉燈火感謝祈禱30秒,當吹奏再次響起時,宛如星空亮起盞盞燈火,鎭座祭就此結束。
考察難度:★☆☆☆☆
考察建議:臺灣護國神社的原址,已無任何殘跡了,建議可以直接前往228公園參觀,僅存的神社遺物,臺灣護國神社神馬。
難度建議:1星:觀光休閒。2星:郊區探索。3星:需要拓荒與耐力。4星:需特殊申請。5星:嚴禁前往。
Comments